黃介二

黃介二

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主持建築師

簡介

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後,於宜蘭田中央/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一起做事及生活近十年,參與宜蘭公共工程地景改造,後在宜蘭開業,2011轉至台南執業至今。目前定居於台南舊城區,在文化歷史老城中生活並獲取養分,長期關注台灣地域住宅環境的空間議題並透過實務創作來實踐,同時積極投入設計教學活動,曾於崑山科大擔任講師,目前為成大建築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。

期待的理想居住環境及住宅樣貌

自己目前是在台南開業的建築師,租了兩棟老房子在裡面生活和工作,今日我們談「當代性」的重要,但我卻想反過頭談我住在老城市老房子裡的感受,其實老祖先很有智慧,已為我們提供很多解答;現代對地域氣候環境及構造的處理上,雖然在材料跟技術上有創新,但觀念上並未有太大的突破,比如傳統建築裡談小宇宙跟大宇宙的關係,就已把人、建築及環境三者的關係交代清楚,讓人能在空間內安身立命,是值得我們學習,並可作為一個線索來回應當代,包括對生活的更多元自由彈性的需求、後疫情時代的住居空間轉變等都是。

至於期待看到的作品,其實我並不想把住宅設計當作一個「作品」來看待,因為住宅雖然規模小,卻是最貼近生活及身體的單元空間,說簡單其實是很難的議題,我傾向看到不是為成就作品而完成的住宅,這個出發點很重要,因為到底擁有建築的專業是為了什麼?要成就什麼?若是為成就作品而完成的住宅,很容易會忽略貼近生活跟使用者的需求;至於集合住宅雖沒有明確的使用者,但還是應該去找尋對未來住宅的想望、對社會性的回應,而非將住宅只當成是商品。

設計住宅時分寸的拿捏,往往就是決定好壞的最大關鍵。我很喜歡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的一段話:「要能設計出和居住者的生活等身大的住宅…」,聽來簡單但還真的不容易,一方面是住宅空間尺度的緊密性,更重要的是居住者對住宅的想望跟期望,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很容易會做過頭,但最好的住宅應是設計出比這一家人能掌控的使用,更多一點更好一點,可能才會是最適切對他們最好的狀態。

Education & Expertise

  •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
  • 田中央+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
  • 黃介二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
  • 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
  •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兼任助理教授

其他初選評審